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正式出台《医疗器械经营分级监管实施细则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细则》)。该政策创新构建“科学分级、动态调整、智慧赋能”的监管体系,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精准化监管与营商环境优化双轨并行,为全市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科学分类施策,实现监管资源精准配置。《细则》依据医疗器械产品风险程度、经营企业业态类型、质量管理水平等核心指标,将全市3654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划分为三个级别:81家高风险企业(三级)、291家中风险企业(二级)和3282家低风险企业(一级)。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,其中,三级监管企业将接受每年不少于1次的重点检查,覆盖体外诊断试剂、植入性器械等高风险品类;低风险企业则采用"双随机"抽查,检查频次同比减少40%。新机制实施后,监管资源投向更加精准,整体效率提升超30%。
动态调整机制,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内生动力。建立监管级别动态管理机制,企业监管等级实施动态评估,依据日常监督检查、不良事件监测数据、投诉举报处理情况等数据综合评定。截至目前,已有29家企业完成监管级别调整:4家因质量管理缺陷被上调等级,25家因合规经营表现突出实现等级下调。某下调等级的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监管等级下调不仅减少了检查频次,更激励我们持续完善质量体系,这种‘奖优罚劣’的机制让企业发展更有方向感。”
智慧监管赋能构建医疗器械监管新生态。据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,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医疗器械智慧监管系统建设,未来将整合企业许可信息、产品追溯数据、监管检查记录等全链条数据,实现电子监管、远程监管功能。届时,监管人员可在线核查企业库存管理、温控记录等实时数据,对潜在风险实施预警处置,推动监管模式从“事后处置”向“事前预防”转型。
“分级监管既守牢安全底线,又为企业减负增效,是对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监管理念的实践,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。”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科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持续完善监管体系,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,为企业减负增效,助力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。